宁波市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梯队培育,全方位加强要素保障,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量,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坚实基础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52家,占全省总数的24.58%,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五位;获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6家,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三位。
创新政策机制,实施梯队培育
出台《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》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方案》等系列政策,集中政策资源力量,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,对获得“小巨人”认定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。建立动态企业培育库,探索“多方联动、多向发力”专精特新培育格局和“分类指导、分层推进”梯度培育机制,强化优质中小企业筛选、分类指导工作,形成由1832家市创新型中小企业、1390家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组成优质中小企业三级成长梯队。
强化要素保障,打造最优环境
做好用地保障,大力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,推动“供而未用”土地优先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园建设,对符合条件的“246+”万千亿级产业集群、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前沿产业重点项目用地适当降低出让起始价。优化能源分配,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,帮助企业通过节能诊断、能源审计等挖掘节能空间。加快推动上市,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开设“专精特新板”,组建专家团队对接沪深交易所、全国股转公司,为企业提供挂牌上市等业务指导,目前已有930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,其中“小巨人”153家,创新型中小企业350家。加强融资支撑,银保联动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,推动双创债券、高成长债券等品种注册发行,截至今年6月,全市28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1000余家培育库企业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。
强化科技赋能,激发创新活力
加快建立完善“专精特新”等优势企业主导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协同的重大技术研发组织机制,依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、世界500强企业等平台,通过科技特派员送技上门、专家接诊等方式,为重点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开发服务。对接国内知名高校,引导科研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分享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专业领域中职院校,开展高校实习生项目和技术人员合作项目。今年以来,已组织“专精特新”专题辅导、培育活动30余场次,参与企业1000余家次、3000余人次。
推进数字转型,实现智造升级
探索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提升“1+1+N+X”生态型数智化“宁波范式”,以工业操作系统为底座,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区分数智化改造的“N个”共性应用场景和“X个”个性应用场景,分类推进中小企业向自动化、智能化转型发展。目前,宁波市入围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纺织服装、磁性材料、精细化工制品、汽车零部件、气动元件等行业纳入先行试点,数智化程度均得到显著提升,其中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数智化改造进度达80%以上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共有8家专精特新企业被纳入省级“未来工厂”、65家专精特新企业被纳入省级智能工厂。
来源于宁波经信